top of page

【照護者的獨白 - 常樂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Chak Fung Leung
    Chak Fung Leung
  • 2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「原來最真實的快樂,不在於生活有多完美,而在於學會在不完美中尋找光明」


「爸爸住在A醫院,媽媽在B醫院,而我,還得照顧在家休養的哥哥。」我對社工說出這句話時,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。這樣的日子,究竟要怎麼熬下去?


十年前,爸爸開始行動不便,我辭去了全職工作,開始半職在家照顧他。那時的我還能揮灑自如,以為只要用心,就能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。


2019年卻像一場風暴,把我的生活完全打亂。爸爸中風住院,正當我手忙腳亂的時候,哥哥又確診腸癌。每天在兩間醫院之間奔波,我像個永動機一樣不敢停下來。


去年,連一向硬朗的媽媽也因為跌倒而行動不便。那一刻,我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了。


有一天深夜,在醫院走廊上,我突然崩潰大哭。一位清潔工阿姨走過來,遞給我一包紙巾:「人生就是這樣,愈是困難的時候,愈要找到開心的理由。」


這句話觸動了我。是啊,與其在痛苦中沉淪,為什麼不試著在艱難中尋找快樂?


於是我開始轉變心態。每天早上,我會在爸爸的病房放一首他愛聽的老歌。看著他隨著音樂輕輕點頭,臉上泛起微笑,我的心也跟著亮了起來。


下午去看哥哥時,我會帶著平板電腦,和他一起看以前的家庭錄像。那些歡聲笑語雖然是過去的,卻讓我們在化療的痛苦中找到了溫暖。


晚上陪媽媽做復健時,我學會了把枯燥的動作變成遊戲。「媽,我們來跳舞吧!」雖然她只能坐在椅子上慢慢搖擺,但那燦爛的笑容卻是真實的。


漸漸地,我發現生活中其實處處都藏著快樂。護士們親切的問候、其他病人家屬的加油打氣、醫院花園裡盛開的小花,都成了支撐我前行的力量。


最令我感動的是,我的家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給我力量。爸爸雖然說話不太清楚,但總會在我疲憊時拍拍我的手;哥哥即使在病痛中,也會講些笑話逗我開心;媽媽則會偷偷摺些紙鶴,說要為全家人祈福。


有次,我在媽媽的床頭發現一個小本子,裡面工整地記錄著:「今天女兒又累壞了,但還是對我們笑。我們一定要快點好起來。」看到這些文字,我哭了,但卻是幸福的淚水。


我開始在照顧的間隙寫日記,記錄每天發生的小確幸:爸爸今天自己吃完了一碗粥、哥哥的化驗指數有進步、媽媽學會用助行器走路...這些微小的進步,都成了我生活中的光點。


更讓我意外的是,這種尋找快樂的態度竟然感染了整個家庭。爸爸開始用手機和我們玩猜字遊戲,哥哥在病房裡種了幾盆小盆栽,媽媽則重拾了她的刺繡愛好。


前幾天,社工告訴我:「你知道嗎?你的家人都說,看到你每天還能保持笑容,他們也覺得生病沒那麼可怕了。」


這句話讓我明白:原來快樂是會傳染的。當我學會在困境中尋找快樂,不僅治愈了自己,也溫暖了身邊的人。


昨晚,我們一家人第一次透過視訊連線一起吃晚飯。螢幕那頭的三張臉龐雖然憔悴,但笑容卻是那麼真摯。爸爸舉起果汁,用他不太清晰的聲音說:「謝謝你,讓我們還能這樣開心。」


是的,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,但只要我們願意,就能在風雨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彩虹。這大概就是最真實的「常樂」吧——不是沒有痛苦,而是在痛苦中依然能找到微笑的理由。


看到這裏各位照護者,我很想跟你們説:「我做到,你都可以,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守衛我們的家。」

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



 
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