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照護者的獨白 - 尊重】
- Chak Fung Leung
- 2024年12月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「最深的愛,不是替他們做所有事,而是讓他們保有尊嚴地活著」
「我自己來!」爸爸顫抖的手緊握著湯匙,試圖把熱粥送進嘴裡。我站在一旁,看著湯匙搖搖晃晃,粥水灑得到處都是,心疼得想上前接手。
自從爸爸中風後,他的手腳不再靈活,連最基本的吃飯穿衣都變得困難。作為女兒的我,總是忍不住想要幫他,想要替他省去那些艱難的嘗試。
可是每當我想接過他手中的湯匙,他總是固執地搖頭。那雙佈滿老繭的手,曾經那麼有力,曾經撐起整個家,如今卻連一個湯匙都拿不穩。我看得出他眼中的無奈和不甘。
「讓爸試試看。」媽媽輕輕拉住想要幫忙的我,「他需要的不只是照顧,更是尊嚴。」
這句話讓我愣住了。是啊,我一心想要照顧好爸爸,卻忽略了他內心最深的需要。我以為幫他做每一件事就是愛,卻不知道這樣的愛,有時候會變成一種無形的壓迫。
從那天起,我開始學習「等待」的藝術。
我們把家裡重新打造成適合爸爸活動的環境,加裝扶手,調整餐具,讓他能夠盡量自己來。雖然他吃飯的時間變長了,但我寧願多等一會,也要讓他享有自己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。
漸漸地,我發現爸爸的眼神變得不一樣了。當他終於能夠自己用餐時,那份欣慰的笑容,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。即使動作依然緩慢,但他不再那麼沮喪了。
有時候,他也會主動說:「這個我可能需要幫忙。」這種坦然求助的態度,反而讓我更心疼。因為我知道,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努力找到依賴與自主之間的平衡。
前幾天,當我看見爸爸艱難但堅持地一步步走到院子裡澆花時,突然明白了:原來最重要的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,而是保有做事的權利與意願。
照顧者的愛,有時候需要學會「放手」。放手不是放棄,而是給予對方選擇的機會,讓他們用自己的節奏,走自己的路。
現在的我,依然會心疼爸爸的不便,但不再急著代勞每一件事。我學會了在旁靜靜守候,隨時準備在他需要時伸出援手,但不強加干預。
這樣的照顧方式,雖然看起來比較費時,但爸爸的笑容告訴我:這才是最珍貴的愛。因為這是一種尊重生命韌性的愛,是承認他仍是一個獨立個體的愛。
昨天,當爸爸第一次自己換好衣服時,他得意地對我說:「看,爸爸做到了!」那一刻,我忍不住紅了眼眶。不是因為心疼,而是為他的自信感到驕傲。
原來,最深的愛不是替他們做所有事,而是用耐心和尊重,守護他們的尊嚴。在這條照顧的路上,我們不只是給予照顧,更是在用行動告訴他們:你依然是一個獨立、有價值的人。
夜深了,看著熟睡中的爸爸,我終於明白:尊重,或許就是愛最溫柔的模樣。當我們學會用尊重的方式去愛,不僅能守護對方的尊嚴,更能讓愛變得更加完整。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